曾經被朝廷視為「反中」人物的司徒華日前病逝。司徒華是香江政壇元老級人物,創建過港同盟、民主黨, 擔任過多年「支聯會」主席、立法會議員。朝廷之所以曾把他視為「反中」人物,一是二十多年來也即香江回歸前後,司徒華的政治訴求和行動乃「民主拒共」;二 是司徒華堅持「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
不過,朝廷的 判定只在「香江左派」中有市場,多數港人並不認同,司徒華多年來更是對此極力駁斥。在許多香港人眼裏,「爭取民主」、「平反六四」絕不是「反中」,而是真 正「愛國家、愛人民、愛香港」的表現。因此,香江市民多認為司徒華是「真正的愛國者」。對司徒華的不同評價,反映了一國兩制下港人與中共在政治價值觀、文 化價值觀上的深刻矛盾,這也是一國兩制之所以存在的政治理由。
然而,朝廷看政治、看人物往往是非常現實的,是根據形勢和需要而定的。在政改一役中,司徒華支持民主黨與朝廷「溝通」,支持「轉軚讓步方案」,踢爆反對派中「漢奸集團」之「公投」陰謀,表現出了「愛國愛港」立場,故朝廷對司徒華觀感有所轉變,不再將他視為「反中」。
司徒華病重期間,朝廷通過各種渠道邀他到內地治病,大拋統戰橄欖枝,然司徒華知道自己的政治形象和道德底線何在,婉拒朝廷所邀,堅守人品人格不受「污染」。
朝廷的統戰在華叔身上碰了軟釘子,也成全了華叔的政治名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