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社論: 讓子彈飛與讓眼淚飛

From 蘋果日報 December 27, 2010:

趙連海能夠回家過年,雖然好過獨囚獄中,但實際上並未獲得自由,仍是戴罪之身。而他挺身而出,無論是為 30萬毒奶粉受害家庭追討公道,還是為被強姦的弱女報警求助,何罪之有?他連上訴的權力也被剝奪,不能還自己清白,何喜之有?當局以法律程序懲治無辜良 民,難道還要被懲治者去感恩戴德?這是法治的恥辱,這是維權人士的恥辱。
內地近日熱傳一首名為《騰飛的中國》的順口溜:「姜導演:讓子彈飛;發改 委:讓物價飛;中石油:讓油價飛;住建部:讓房價飛;稅務局:讓稅賦飛;糧食局:讓糧油飛;老百姓:讓眼淚飛。」物價、樓價飛漲,令內地民眾生活大受影 響,而官場的腐敗、法治的腐敗,則令民眾要面對讓子彈飛,還是讓眼淚飛的抉擇。

執政者玩弄司法於股掌

姜文導演的電影《讓子彈飛》,之所以在 內地大受歡迎,上映 8日票房收入逾 3億元,不只因為有周潤發、葛優、劉嘉玲等巨星壓陣,不只因為劇情緊湊、場景火爆,更因為觀眾從中看到借古諷今、武力反貪的寓意。在中央電視台的主播帶頭 公開批判這齣電影「拳頭加枕頭」之後,當局會否以低俗之名封殺《讓子彈飛》,已引起各界關注。

看看毒奶粉受害寶寶的遭遇,看看趙連海無辜入獄、還要被剝奪上訴權力的過程,難免令人感慨:要麼讓眼淚飛,要麼讓子彈飛。對於趙連海一家來說,在強權壓迫之下,只能無奈地接受讓眼淚飛,為了一家人的團聚,只好接受保外就醫,等同於認罪及接受當局的栽贓、迫害。

可 悲的是,港區人大代表上書北京,只是以求情換取趙連海保外就醫,並不是要求洗脫其罪名,這與其說是維護 30萬受害家庭的權益,不如說是迎合北京當局,演出了一齣玩弄司法程序、玩弄民意的大騷。如果作為社會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司法,一再被執政者如此玩弄於股 掌之上,當局莫指望受害者都接受讓眼淚飛的結局,難免出現更多的楊佳式的讓子彈飛的結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