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this tonight... that's very right...
<寬容使我們更壯大>
別為小小的委屈難過: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
而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
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
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
你要學會一笑置之,
你要學會超然待之,
你要學會轉化勢能。
智者懂得隱忍,原諒周圍的那些人,讓我們在寬容中壯大。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那些年,我們的松松姐姐
Read this from Sudden Weekly on March 15, 2013.
松松姐姐真係由細到大都陪住我o地長大, 睇到佢終於找到佢一生幸福,真係好替佢開心~ 而且,佢個故仔, 有d似我呢 = )
----------------------------------------------------------
二十年之後,陳松伶三十四歲,她自動把演藝事業結束,人生才正式開始。
「我將所有 LV袋都送晒俾人,因為真係用唔着。」
物質原來是負累,只有還原基本,才能重新上路。○七年認識了比自己年輕八年的內地演員張鐸,好聽一點叫「姊弟戀」,也有傳媒唯恐書包丟得不夠狠,叫「老牛吃嫩草」。
「神放在你身邊嘅每一個人都有佢嘅目的。當你搵到一個好伴侶,年齡係根本唔值得 concern嘅問題。其他人講乜,點解仲要介意?」
陳松伶現居北京,在那邊,她不孤獨。
松松姐姐真係由細到大都陪住我o地長大, 睇到佢終於找到佢一生幸福,真係好替佢開心~ 而且,佢個故仔, 有d似我呢 = )
----------------------------------------------------------
北京愛的故事 陳松伶
久違了的陳松伶,今次專程回來宣傳發燒碟。發燒碟,通常以音質掛帥,通常翻唱別人的歌。
〈零時十分〉、〈風繼續吹〉、〈絕戀〉、〈星〉……清一色的孤獨。
「太早入行喇,點會唔孤獨?我根本就係一個孤獨嘅人。」
〈零時十分〉、〈風繼續吹〉、〈絕戀〉、〈星〉……清一色的孤獨。
「太早入行喇,點會唔孤獨?我根本就係一個孤獨嘅人。」
陳松伶的演藝事業始於十四歲,個人生活也就終於十四歲。她的唱片曾經拿過六白金,威過譚詠麟;但是,她不快樂。
「除咗拍戲之外乜都唔識,完全係生活殘障。」
「除咗拍戲之外乜都唔識,完全係生活殘障。」
二十年之後,陳松伶三十四歲,她自動把演藝事業結束,人生才正式開始。
「我將所有 LV袋都送晒俾人,因為真係用唔着。」
物質原來是負累,只有還原基本,才能重新上路。○七年認識了比自己年輕八年的內地演員張鐸,好聽一點叫「姊弟戀」,也有傳媒唯恐書包丟得不夠狠,叫「老牛吃嫩草」。
「神放在你身邊嘅每一個人都有佢嘅目的。當你搵到一個好伴侶,年齡係根本唔值得 concern嘅問題。其他人講乜,點解仲要介意?」
陳松伶現居北京,在那邊,她不孤獨。
伸手要錢
問陳松伶現在家在哪?她想也不想便答:「一定是跟着我最愛的人,他在哪,我的家就在那!」
多麼的盪氣迴腸,陳松伶從不吝嗇表達對老公的愛。張鐸為哈爾濱人,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因成績優異,學院曾請他執教鞭。近年從事幕前演出,認識陳松伶時,就是在拍國內劇《血未冷》。
「他父母是幹部,自小受正統教育,最初真的溝通不到。我當然不是他的夢中情人,他所認知的香港女明星,是周慧敏、關之琳那一類。我認識他時還是短頭髮,是個男仔頭。」
多麼的盪氣迴腸,陳松伶從不吝嗇表達對老公的愛。張鐸為哈爾濱人,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因成績優異,學院曾請他執教鞭。近年從事幕前演出,認識陳松伶時,就是在拍國內劇《血未冷》。
「他父母是幹部,自小受正統教育,最初真的溝通不到。我當然不是他的夢中情人,他所認知的香港女明星,是周慧敏、關之琳那一類。我認識他時還是短頭髮,是個男仔頭。」
男的有點傲氣,女的也話之你,偏偏千里姻緣就是注定了。
「可能他做過老師,也帶過學生去歐洲交流,他很有自信,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我雖然演出經驗比他豐富,但講到戲劇理論,我甚麼都不懂,因此喜歡聽他講道理。我吸引他的地方?應該是質地單純吧,他那麼多學生,有甚麼女仔未見過?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甚麼亮點,只是盡量做個正派的人而已。」
國內讀戲劇的各有目標,難得遇上一個香港來的反而無慾無求,這已是亮點。兩人有聊不盡的話題,到發現大家年齡相差八載的時候,已經墮入愛河了。
「生活環境令他早熟和獨立,他穩重到似座山,怎估到細過我?看樣子也不像呀!當我知道他細我八年時,我一度打退堂鼓,那些香港女仔的本能擔心一下子出來:『男人襟老喎,又容易保養得好……』我說我要考慮是否繼續走下去,他只說:『我不怕,你怕甚麼?』」
過了自己心理關口,還要闖未來老爺奶奶那關。
「最初他們真的不接受香港女仔,而且還要比自己兒子大。但因為我先生是獨子,他們太疼愛兒子了,兒子喜歡的,他們最後都接受。他們不是難相處的人,但一定要花時間磨合。後來我知道凡事要坦白,心裏想甚麼便說出來,慢慢他們便知道我其實是個『 0』或『 1』的人,沒有太多的計算。現在大家相處好好,他們已搬了來北京住。我來香港久了,老公會打來說:『婆婆(奶奶)說想念你啦,叫你快點回來!』」。
自 10年結婚後,陳松伶的家一直在北京。老公往其他省份拍戲,她就穿雙球鞋、孭個背囊跟着走。
「不是要 check住老公,而是相信一段婚姻需要維繫。他開工,也需要人照顧起居飲食吧!我照顧他日常生活,他就照顧我的腦袋。」
老公知她粗心大意,特意給她一個口訣:「伸手要錢」,用普通話唸。
「其實是『身手鑰錢』,即身份證、手機、鑰匙和錢包。只要出門時帶齊這四樣東西,無論去到哪裏都不怕回不了家!」
陳松伶不止一次強調,老公是神安排在她身邊的男人。張鐸也對老婆愛護有加,他在大連拍戲,會每天飛回北京看她;她來香港宣傳,兩人也會每晚用 face time通話,而且永遠是老公打來。因此,陳松伶樂得減產,躲在北京看書看戲,甚至當煮飯婆。
「以前的 LV手袋,都送人了。裝東西,其實背囊更實用。只留下一隻卡地亞手錶,因為保值。在北京這幾年我重新整合自己,人原來要破碎才會成長。」
「可能他做過老師,也帶過學生去歐洲交流,他很有自信,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我雖然演出經驗比他豐富,但講到戲劇理論,我甚麼都不懂,因此喜歡聽他講道理。我吸引他的地方?應該是質地單純吧,他那麼多學生,有甚麼女仔未見過?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甚麼亮點,只是盡量做個正派的人而已。」
國內讀戲劇的各有目標,難得遇上一個香港來的反而無慾無求,這已是亮點。兩人有聊不盡的話題,到發現大家年齡相差八載的時候,已經墮入愛河了。
「生活環境令他早熟和獨立,他穩重到似座山,怎估到細過我?看樣子也不像呀!當我知道他細我八年時,我一度打退堂鼓,那些香港女仔的本能擔心一下子出來:『男人襟老喎,又容易保養得好……』我說我要考慮是否繼續走下去,他只說:『我不怕,你怕甚麼?』」
過了自己心理關口,還要闖未來老爺奶奶那關。
「最初他們真的不接受香港女仔,而且還要比自己兒子大。但因為我先生是獨子,他們太疼愛兒子了,兒子喜歡的,他們最後都接受。他們不是難相處的人,但一定要花時間磨合。後來我知道凡事要坦白,心裏想甚麼便說出來,慢慢他們便知道我其實是個『 0』或『 1』的人,沒有太多的計算。現在大家相處好好,他們已搬了來北京住。我來香港久了,老公會打來說:『婆婆(奶奶)說想念你啦,叫你快點回來!』」。
自 10年結婚後,陳松伶的家一直在北京。老公往其他省份拍戲,她就穿雙球鞋、孭個背囊跟着走。
「不是要 check住老公,而是相信一段婚姻需要維繫。他開工,也需要人照顧起居飲食吧!我照顧他日常生活,他就照顧我的腦袋。」
老公知她粗心大意,特意給她一個口訣:「伸手要錢」,用普通話唸。
「其實是『身手鑰錢』,即身份證、手機、鑰匙和錢包。只要出門時帶齊這四樣東西,無論去到哪裏都不怕回不了家!」
陳松伶不止一次強調,老公是神安排在她身邊的男人。張鐸也對老婆愛護有加,他在大連拍戲,會每天飛回北京看她;她來香港宣傳,兩人也會每晚用 face time通話,而且永遠是老公打來。因此,陳松伶樂得減產,躲在北京看書看戲,甚至當煮飯婆。
「以前的 LV手袋,都送人了。裝東西,其實背囊更實用。只留下一隻卡地亞手錶,因為保值。在北京這幾年我重新整合自己,人原來要破碎才會成長。」
齡與伶
陳松伶原名陳松齡,「伶」字是劉家昌改的,背後意義,應該不用多說了。
「好似係 2000年改嘅……呀,又好似係 97、 98年左右……其實我都唔記得喇。」
幾時改不是問題,問題是陳松齡一出道已紅透半邊天,有必要改嗎?
「咪就係囉!對我嚟講嘅唯一好處只係簽名快咗,因為我習慣連名帶姓簽晒,『齡』字太多筆劃喇!」陳松伶一笑。
「其實我叫乜名都好,你哋都只會叫我『松松姐姐』,係咪?」
係㗎,松松姐姐的美好年代,誰不懷念?
「好似係 2000年改嘅……呀,又好似係 97、 98年左右……其實我都唔記得喇。」
幾時改不是問題,問題是陳松齡一出道已紅透半邊天,有必要改嗎?
「咪就係囉!對我嚟講嘅唯一好處只係簽名快咗,因為我習慣連名帶姓簽晒,『齡』字太多筆劃喇!」陳松伶一笑。
「其實我叫乜名都好,你哋都只會叫我『松松姐姐』,係咪?」
係㗎,松松姐姐的美好年代,誰不懷念?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場邊故事
Read this from Facebook... really touched my heart = )
地鐵徐徐開入漆黑的地下管道,月台上留下一個孤獨的身影,似有所 待。她不是等候男伴的小妮子,是寡婦Margaret McCollum 。等的,是一把聲音,一句可慰藉對亡夫之思的廣播:'Mind the gap!'(小心空隙)。
Margaret的丈夫Oswald Laurence生前是個演員,為倫敦地鐵所錄製的「Mind the Gap」(小心空隙),自50年代尾錄音一直沿用。
自丈夫5年前去世後,Margaret經常都會到地下鐵的Emb ankment 站聽她亡夫遺下的聲音,是與丈夫的唯一連繫。
65歲的Margaret是名醫生,她在1992年於摩洛哥邂逅 當時已離開舞台的Oswald,兩口子一直住在倫敦北部,直至O swald在2007年去世,享年70多歲。Margaret極 度哀痛,「他十分熱愛生命。」她說。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她說常想念丈夫,「想想可以去聽到他的 聲音已可解愁思。」
「我會坐在月台上,有時甚至走了兩班車,為的只是聽一聽他的聲音 。」纒綿之意溢於言表。
「直至去年11月的一天,我聽到一把不同的聲音...」她說。原 來鐵路公司已轉用呆板空洞的數碼錄音,取代Oswald的這段聲 帶。
地鐵公司成人之美 重用聲帶
為填補失落之缺口,Margaret去信鐵路公司,希望可取得聲 帶的錄音,怎料公司不單複製一段給她,更決定在她所在的北線地鐵 站,重新啓用Oswald的錄音。
倫敦地鐵運營總監Nigel Holness表示:「我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動,所以我們翻查紀 錄,不僅能找到那隻光碟供她保存,更決定在Embankment 站用回那段聲帶。」
Margaret 又可每天去聽聽丈夫說話(圖),直至,相會的一天。
地鐵徐徐開入漆黑的地下管道,月台上留下一個孤獨的身影,似有所
Margaret的丈夫Oswald Laurence生前是個演員,為倫敦地鐵所錄製的「Mind the Gap」(小心空隙),自50年代尾錄音一直沿用。
自丈夫5年前去世後,Margaret經常都會到地下鐵的Emb
65歲的Margaret是名醫生,她在1992年於摩洛哥邂逅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她說常想念丈夫,「想想可以去聽到他的
「我會坐在月台上,有時甚至走了兩班車,為的只是聽一聽他的聲音
「直至去年11月的一天,我聽到一把不同的聲音...」她說。原
地鐵公司成人之美 重用聲帶
為填補失落之缺口,Margaret去信鐵路公司,希望可取得聲
倫敦地鐵運營總監Nigel Holness表示:「我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動,所以我們翻查紀
Margaret 又可每天去聽聽丈夫說話(圖),直至,相會的一天。
Western Way of Parenting
Read this on facebook one day...good for parents to read...
<洋媳婦的教育方法...令中國婆婆大開 眼界>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 如今,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 。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中國婆 婆大開眼界。
@不吃飯就餓著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 去了。 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 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裏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 畢竟托比只 有3歲,還搞不清楚襪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托 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蘇珊制止了。 她說 ,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 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 那一整天,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 ,蘇姍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 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 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 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 回來?」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 那以後,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繫 鞋帶。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 呢。
一天中午,托比鬧情緒,不肯吃飯。蘇珊說了他幾句,憤怒地小托比 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裏的食物灑了一地。 蘇姍看著托比 ,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 什麼都不能吃。」托比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裏 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 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 中國菜。我心領神會,托比特別愛吃中國菜,一定是蘇珊覺得托比中 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裏脊、油悶大蝦,還用 義大利麵做了中國式的涼麵。 托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麵,小小的人 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托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 蘇珊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 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 托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 ,“哇”地一聲在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 「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蘇珊毫不心軟。 我心疼了,想替托 比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 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 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 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車裏,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 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 我相信,下一次,托比 想發脾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 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 物。 臨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 托比小心翼翼 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麵嗎?」蘇珊微笑著搖搖頭 ,堅決地說:「不!」托比歎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 睛時,可以吃嗎?」 「當然可以。」蘇珊溫柔地回答。托比甜甜 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托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 ,再受餓肚子的苦。 每當看到托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 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 她像托比這麼大時,為了 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還要 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這身
有一天,我們帶托比去公園玩。很快,托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 房遊戲。塑膠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 忽然,淘 氣的托比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愣了一 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 哭起來。大概托比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蘇珊走上前,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 ,使勁敲到托比的頭上,托比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 哭起來。蘇珊問托比:「疼嗎?下次還這樣嗎?”托比一邊哭,一邊 拼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托比非常喜歡,當成寶貝 ,不許別人碰。鄰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幾次, 要騎他的小車,托比都沒答應。 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露西 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托比發現後,氣憤地跑來 向蘇珊告狀。 蘇珊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 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托比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露西騎著小車回來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將她 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來。蘇珊抱起露西,安 撫了她一會兒。很快,露西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托比自己騎了會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 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蘇珊身邊,嘟囔道:「媽媽 ,我想跟露西他們一起玩。」 蘇珊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 找他們啦!」 「媽媽,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懇求道。 「那 可不行,剛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 解決問題。」 托比騎著小車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邊時,又掉 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顏逐 開,鬧成了一團。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 們。家裏來了客人,托比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 他把玩沙子 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裏四處轉悠。蘇珊警告了她好幾次 ,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聞。 最後,托比還是把水桶 弄倒了,水灑了一地。興奮的小托比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 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 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 蘇珊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托比,對他說:「把地拖乾,把濕衣服脫 下來,自己洗乾淨。」 托比不願意,又哭又鬧。蘇珊二話不說, 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聽到托比在裏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 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托比的外婆卻攔住我,說:「 這是蘇珊的事。」 過了一會兒,托比不哭了,他在貯藏室裏大聲 喊:「媽媽,我錯了。」 蘇珊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麼 做了嗎?」「我知道。」蘇珊打開門,托比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 掛著兩行淚珠。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淨。 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進洗手間,稀裏嘩啦地洗 起衣服來。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 。
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 起“世界大戰”,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 狗跳。 後來,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托比的 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 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雖然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 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 這不 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 更多別的問題。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 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所 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 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 托比的外公外 婆在家裏住了一周,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臨走前兩天,托比的外公 鄭重地問女兒:「托比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 蘇珊想了想,說:「你們這次來,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 了,到耶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 我不知道 托比的外公是怎麼告訴小傢伙的,後來我帶托比去超市,他指著玩具 挖掘機說:「外公說,耶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語氣裏滿是 欣喜和期待。 雖然蘇珊對托比如此嚴格,托比去卻對媽媽愛得不 得了。他在外面玩時,會採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 ,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 ;有什麼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 想到很多中國孩子對父 母的漠視與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 的問題上,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
<洋媳婦的教育方法...令中國婆婆大開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
@不吃飯就餓著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繫
一天中午,托比鬧情緒,不肯吃飯。蘇珊說了他幾句,憤怒地小托比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裏脊、油悶大蝦,還用
大部分情況下,托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這身
有一天,我們帶托比去公園玩。很快,托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托比非常喜歡,當成寶貝
托比自己騎了會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
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
最<乞人憎>的旅客
一篇很值得我們反思的文章:
(文章來源:頭條日報〈明眼人〉- 8.3.2013)
我的女兒往年取得日本遊歷和工作簽證後,往京都某間五星級酒店工 作,由於她能說普通話及英語,所以安排在酒店大堂做接待員。這酒 店接待的旅客來自世界各地,有不少更來自香港。她告訴我的一些經歷,導致我多番思考,究竟香港人為何會變成如此 這般呢?
當女兒將完成她在酒店的工作時,她向很多位同事做了調查,了解那 些國家的旅客最「乞人憎」,結果香港人竟排在頭三位內!她追問究 竟香港人在哪方面出現問題,那些日本同事異口同聲表示,香港人最 喜歡投訴,小小不滿都會高調地找不同對象投訴,經常要找最高負責 人對話,又要求酒店員工提供又平、又好食的飯店資料,要求甚多; 在公共地方以八十分貝的聲浪交談,再加上有些香港名人是這酒店常 客,他們的行為更令員工們十分反感,包括毫無禮貌,以「老奉」的 態度吩咐他們做事。
我的女兒表示也有同感,她不明白為甚麼香港人是投訴狂!在我二十 年的議員生涯中,同樣發覺無論我在酒會、高級餐廳、茶餐廳,甚至 乎在外地旅遊點遇到港人,我都會收到港人不同內容的投訴,有些投 訴是關乎個人的,有些則對整個社會作出投訴,總之是多多苦水,到 底投訴的基因是否已充斥在香港人的體內?已成一種風氣?
凡事投訴的行徑反映出心態上相當有問題,首先是缺乏冷靜及較深入 的思考,有小小不滿意的便投訴,其次是缺乏包容的胸襟,缺乏自我 反省的能力。再嚴重的會逐步變成每事挑剔。這時候令我想起政府的 宣傳片中,有段對白:「停一停,諗一諗」,這原是呼籲市民收養寵 物時要深思熟慮才好,我覺得這呼籲對我們港人同樣適用,當面對不 滿的情況時,請「停一停,諗一諗」,究竟這問題你了解有幾多?有 幾深?投訴是否唯一的解決辦法?
如果我們多些反求諸己,多些自我反省,不是每次都將別人的短處來 加以放大,我絕對相信香港人會變得可愛些。不會使到那間京都酒店 的員工再把香港人放在「乞人憎」的榜首!
(文章來源:頭條日報〈明眼人〉- 8.3.2013)
我的女兒往年取得日本遊歷和工作簽證後,往京都某間五星級酒店工
當女兒將完成她在酒店的工作時,她向很多位同事做了調查,了解那
我的女兒表示也有同感,她不明白為甚麼香港人是投訴狂!在我二十
凡事投訴的行徑反映出心態上相當有問題,首先是缺乏冷靜及較深入
如果我們多些反求諸己,多些自我反省,不是每次都將別人的短處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