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中國文明旅遊指南

Read this from hk.finance.yahoo.com @ Oct 10th, 2013:

《華爾街日報》--上個月,在一架從香港飛往新加坡的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航班上,一位滿頭大汗的中國內地乘客一路不停地打噴嚏、喘粗氣。儘管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員屢屢相勸,這名男子還是沒有遮住自己的嘴巴,於是其他乘客紛紛戴起口罩,保護自己免受病菌的侵害。

中國國家旅遊局上個月底在“十一”黃金周前發布了一套新的旅遊出行指南,目的就是要糾正這類遊客的不良行為。

這本圖文並茂的64頁指南中,提出的忠告包括:不在別人面前做出摳挖鼻孔、剔牙、咳嗽、打噴嚏等失禮的舉止。

儘管這本指南是針對中國人在國內旅行提出的建議,但其主要的目的卻是提升中國遊客在海外糟糕的聲譽。

今年5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強調說,中國遊客在海外旅行時要注意言行,以保護中國在海外的形象。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Chinese Tourism Academy)的數據,去年有逾8,300萬中國人出國旅遊,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8%。盡管香港和澳門長期以來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但中國人的旅遊偏好開始發生改變,有更多的中國人到更遠的地方旅遊,包括東南亞。

但就在中國游客探索更遠的國度之際,也帶去了各種不良習慣。

從在埃及古代神廟上刻字、到大鬧機場、再到讓孩子在機場中央大便,中國遊客的口碑變得很差。

幾乎沒有跡象顯示近幾個月情況有所改觀。隨著“十一”黃金周的結束,有關中國遊客不良行為的畫面已經在網上傳開。中央電視台上周四晚間在播報全國新聞時進行了集中報道,播出了遊客在竹子上和一座寺廟的墻壁上涂鴉的畫面。

但如今有了最新的旅遊出行“指南”,中國遊客應該沒有借口再繼續不雅行為了,至少從理論上是如此。

如果他們遵守指南,預計將聽到更多的中國人在海外旅遊時會在對話中使用“morning”和“sorry”這樣的禮貌用語。這本指南說,畢竟,早晨說morning,出錯說sorry,世界通用。

同樣,指南建議不要長時間佔用公廁。指南規勸道,不要將腳印留在坐便器上,便後記得沖洗。

想拍張照片?拍照時請考慮周到——指南中還說,拍照時不要爭搶,不要強行與人合影。

在乘坐航班時,指南中說,絕對不能帶走機上的救生衣。最近一名中國男子就曾這樣做過。

多年來,中國境外遊受到嚴格限制,直到1997年,中國人才開始純粹以觀光為目的到海外旅遊。在境外遊的歷史如此短暫的情況下,很多中國人在海外旅遊時會犯錯,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然而,這並不是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游客。正如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的,俄羅斯人、英國人以及(你猜得沒錯)美國人在海外旅遊時的不雅行為比中國人更勝一籌。

指南還敦促中國遊客在旅遊時要尊重當地習俗。

指南說,比如,在英國,寒暄時問別人“去哪兒”或“吃飯了嗎”是不禮貌的。

在西班牙,女性外出需要戴耳環——指南上說,否則會被視為沒穿衣服而遭人嘲笑——一位微博用戶認為這個建議有些不實。

另外一位微博用戶寫道,他發現有些旅遊貼士很奇怪——恐怕指南中的一些建議很難駁斥這一說法:

“在海中潛水時,不要抓取和帶走任何海洋生物。注意不要在燈罩下晾手帕和內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