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Ultimate Hotel Horror?!

In the past week, I have experienced two different hotels with similar bathroom designs - "Transparent" Bathroom - which means everytime when you go pee-pee or poo-poo or take shower, people in the room can actually see what you are doing ~ Some people might think that's romantic, but I do believe that even with your loved ones, you still need some privacy, right? 

That's why I don't really like such design... unfortunately, seems like this bathroom design is becoming a new trend for modern hotels... 

Read this article online yesterday... which speaks my mind:


Rant: Open/Exposed Hotel Bathrooms Create Awkward Situations

When I travel, 9/10 times I will split a hotel room with friends, family members, or other traveling companions to keep the costs at a minimum. Typically when traveling with 2-3 friends, we book a room with two beds, and request a roll-away bed or a pull-out couch if it’s available so that everyone has their own space to sleep comfortably. This technique has worked for me perfectly 100% of the time for more than decade… until hotels decided to modernize (which I’m all for) and integrate open and/or exposed bathrooms into the rooms.
I agree that given the appropriate circumstances, an open bathroom can be both sexy and intriguing, but if I am sharing a room with someone I am not romantically-involved with, it’s just plain awkward.
In the last few months alone, there were 4 instances of this happening:
  1. On a recent trip with some girlfriends, we stayed at the Conrad San Juan and were given a great room. The only pitfall was that there was no bathroom door, and the shower was right smack in the middle with all-around glass. Sure it was “sexy”, but not very practical when 4 girls were scrambling to get ready each day. It was awkward seeing my friends shower while I was applying makeup at the bathroom sink – but we made do.
  2. Another instance was when a friend of mine and I were working a really long 16-hour day in the Boston area. After we were finished working, we checked into a nearby aloft where we discovered that one shower wall exposed to the bedroom in a steamy silhouette manner; I was exhausted and all I wanted was to sleep, but I felt it was necessary to leave the room while my friend showered so he could have privacy. Again, not practical for non-romantically involved parties.
  3. A third instance was at the Rio Hotel and Casino in Las Vegas. I was there recently for a BlogWorld conference and opted to share a room with someone. There were two beds, and all was good until I saw that the shower had a full open window looking into the bedroom. It wasn’t even coated to look cloudy; the window was clear as day. To fix that situation, I ended up having to block the window entirely with various objects to ensure privacy.
  4. Finally, a fourth instance was actually very recent. I am heading back home from Tel Aviv tonight after an awesome time exploring the country with my friend Jamison. During our last night on the trip together, we had a great re-modeled room at the Park Plaza Orchid Hotel. Our room also had a very large 42″ “window” connecting the bathroom to main part of the room. Neither of us took showers that evening.
Yes, I know there’s probably some knucklehead out there reading this and thinking something along the lines of, “well, if you want to avoid these scenarios, then just book your own room”. Yes, you’re correct… but if I wasn’t such a bargainista, then I probably wouldn’t be writing this blog. ;)
The moral of the story is: when two beds are booked, chances are that sexytime isn’t on the agenda, so there’s really no need to try to seduce guests with an inviting bathroom design.
Now that I think about it, I have a trip to Australia with Dad coming up next month. Let’s hope our hotels get the memo that I am his daughter, not wife.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Read this from 主埸新聞 @ December 2 2014

文: 場邊故事

編按:來港住了4年的台灣空姐,一個「外人」,看香港問題卻比很多香港人還要透徹。文章得作者授權轉載。
2011 年來香港後,被公司發配邊疆。
住在依山傍水,配備無敵海景與遊艇,前不巴村,後不著店的小社區。
離港島很遠, 但我卻很喜歡,因為一點都不香港。
沒有滿坑滿谷掃貨插隊的遊客,只有三三兩兩慢跑閑晃的住戶。
我住在香港,也不住香港,對於香港沒太大的關心也不上心。
聽著香港人的抱怨,似懂非懂。
然後在2012年7月1號那天,一早開了電視,想要了解一下那時鬧的沸沸騰騰的《反偉大祖國愛國教育》的新聞。
會關心是因為當時學者已絕食抗議好幾日,同事也都在討論,這對政治冷感的香港來說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從第一台轉到最後一台,所有電視台都沒有相關新聞,連跑馬燈訊息都沒有。
然後一個類似慶典的節目讓我停下了轉台器。
男女主持人,字正腔圓北京腔,一段八股的開場後 :
「讓我們一同來歡慶香港回歸祖國15週年!讓我們一同來,迎接更好的下一個15年! 更美好的香港」
接著畫面上出現劉德華張學友和一堆香港大人物,個個說著帶著港腔的普通話,恭賀香港回歸15週年的影片。
然後我關上電視,第一次感受到了香港人的悲哀。
=========================
2013 年,被全面入侵的香港媒體,紅了個TVB 雞汁。
代表港人的,號稱本土的香港電視,投入大筆資金、製作多個節目、僱用大量影視人才,結果不獲發牌。
理由是還沒發牌已投入大筆資金,以後可能會有營運問題。
另外兩家now電視、奇妙電視,則是所有企劃紙上談兵,發牌核准。
=========================
2013 年5月
我搬離了舊社區來到新家
屋主是拿美國護照的中國人,在香港有很多套房子。
但我永遠記得她跟我說,她的信都會寄到我們家,請我幫她收,信件留著就好,但如果有任何政府補助別忘了通知她申請。
然後我想,乖乖納稅,卻因為不是香港永久居民,所以什麼補助稅務減免都沒有的我,到底算什麼。
之後我開始用捐錢抵稅。
( 註:我去年也開始用捐錢抵稅,就是台灣同事教我的。好開心,我愛捐給誰就誰,救助第三世界小孩總比興建超支基建有用…. )
我住的這層有八戶,分別住台灣、香港、韓國、印度、馬來和中國人。
敦親睦鄰時和韓國還有馬來鄰居聊了一下,才得知屋主都不是原生香港人。
一層中有四戶是外地屋主,只有一戶真的住在這,其他都是放租。
然後我好像開始懂香港人的憤怒。
2012 年10月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置業,要繳納15%的印花稅&Double Stamp Duty,抑制高張的樓市。
但是懲罰的,只是原本就買不起的小市民。
內地金主,現金買豪宅一樣熱絡。
=========================
2013年12月初
去了一趟香港入境事務處延長工作簽證,最後一個收件窗口,會對申請簽證者做簡單的面試。
窗口很陽春,也沒什麼隱私。只要說話大聲點,大家都可以聽到面試內容。
面試者一:(普通話)她本人不能過來,因為醫生説她不能出院,對小孩不好。她快生了很緊急,需要延簽(blah blah blah)
面試者二:(普通話)要看醫生
面試者三:(普通話)她快要生了不能回去
然後接下來隔三差兩就一個孕婦身體狀況很不好,香港醫生建議要留港觀察。
因為實在是太荒謬,所以我數了一下。
在輪到我面試前,共有7個中國籍孕婦身體微恙需要簽證。
說是留院觀察,事實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然後終於輪到我,我跟 Officer 説 :不用擔心,我身體很好 ,我也沒要生!
Officer 大笑,只問我XX公司啊,然後就叫我之後領簽證。
這年奶粉破天荒成為被限制出境數量的產品。
再一次我看到香港人的無奈。
2012 年這年,香港有91,000多名嬰兒出生,其中約33,000人為雙非或單非嬰兒。
奶粉常常被內地人搶光,香港孕婦排不到病床也買不到奶粉。
=========================
剛來香港時,常去去中環上環閑晃,喜歡那裡保有一些老香港加上新市區的氛圍。
茶樓裡,一盅兩件。
茶餐廳裡,快靚正平。
糖水鋪裡,楊枝甘露。
粥麵鋪裡,加腩汁 ,唔該!
有時還會特地跑去新界九龍找街坊雞蛋仔、格仔餅、咖喱魚蛋、魚肉燒賣和牛什。
然後漸漸不出門了。
不管去哪,人潮擁擠24/7。
小店一間間關。
卓悅、莎莎、周大福、周生生,倍數增生,密集度之高,行過以為遇到鬼打牆。
吃個車仔麵居然要動用 Open Rice找。
在台灣,麵店走到巷口就有。
終於我體會到香港人的痛苦,也慶幸我還有台灣。
2003年7月28日
中國正式實施港澳自由行,隨著自由行人數遞增。
香港零售業旅遊業和房地產快速成長,中國旅客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但他們的強勢入境,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也迫使香港本土文化在本質上快速地被摧毀與改變。
許多香港老店因為租金狂飆而被迫歇業,取而代之的是名牌精品與大型連鎖商鋪。
消滅了港人回憶與熟悉的生活,也抹去了香港文化、傳統與特色。
但很多大陸遊客,認為自己對香港經濟有很大的貢獻,香港應該心存感激。
2013 年
香港登記居住人口約750萬
到港的5400萬訪客中,大陸人佔了70%,其中訪港自由行的中國旅客2750萬人。
換個有感一點的方式,以人口比來說,等同一年有8455萬的中國旅客在台灣自由行。
(同期:2013年 台灣旅客人數突破800萬,中國旅客約287萬)
=========================
然後今日我的印度同事,問香港組同事哪間公立小學好,說是幫女兒找學校。
香港人好奇問了句:所以妳的小孩說廣東話嗎?
印度同事回覆說:
No, Not at all,but I called so many of the schools. most of them said the courses are gonna be lectured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然後香港人無語,而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她應該是搞錯了。
2013年
香港城市大學碩士課程,中國學生選讀粵語授課班,確以不懂廣東話為由,要求教授以後普通話授課。
後來課程以一句廣東話、一句普通話進行。
之後又有雙非子女家長出面控訴香港學校面試,只用廣東話和英文,不用普通話,剝奪孩童受教權。
(香港就學激烈,要上好的學校,從幼稚園開始,孩子需要準備Portfolio並接受面試入學)
最後香港教育部發文指出,廣東話是「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
第一次香港人知道自己講了一輩子我語言,不是官方語言。
全城憤怒,但沒有任何政府官員敢出面澄清。
然後我覺得這地方瘋了。
=========================
剛來香港時,常常聽香港人不滿祖國東、埋怨內地西。
中國如同炎熱潮濕的夏天,讓人食不下咽 、呼吸困難、 痛苦難耐。
那時的香港人,抱怨,但馬照跑、舞照跳、樓照炒。
有錢能使鬼推磨。
而我也相信,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香港的功利主義不是一天兩天,不能全怪中國。
所以對於香港的痛,理解卻不完全認同。
沒有努力自救,憑什麼怨天尤人。
但這一兩年,香港越來越不香港,但也越來越香港。
面對中國的全面入侵,港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家園。
挺本土文化,開始有制度的走上街頭,訴求港人港治。
然後才意識到,政治上主權被抓著,經濟上命脈被掐著,文化上主體被壓著。
一個標準的中國化模式,和中國對西藏、新疆、雲南的漢化策略如出一轍。
溫水煮青蛙,然後蠶食鯨吞。
我不反對中國,也必須承認,中國在某種程度上發展了這些地方。
中國的崛起也提升了東亞的重要性,更了解這世上沒有任何政策會讓每一個受影響的人都滿意。
但中南海,知道怎麼開疆闢土,卻不懂怎麼收服人心。
我尊重中國文化,也尊重中國堅持台灣香港是中國一部份。
但如果你要我認同,中國,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我願意誠懇傾聽。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劉進圖感言:不要讓仇恨滋長

十二月一日中午,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警察清晨在龍和道清場時不停大力揮舞警棍,多名佔領者頭破血流,我也看到有一群佔領者在地鐵站,把落了單的休班警員推倒地上,涉嫌拳打腳踢。我看到警員在金鐘天橋上,與天橋下的佔領者互相嘲弄責罵,他們的眼睛裏閃動著仇恨的火花。我看到這一切,感到傷痛與擔憂,作為曾遭受暴力襲擊的過來人,我想向雙方說一句話:「不要讓仇恨滋長」。

參與佔領運動的年青朋友們,當你看到身邊的戰友被無情的警棍打至頭破血流,被辛辣的胡椒噴霧噴至流淚咳嗽,被堅硬的盾牌撞至滿身瘀痕,你感到無比的憤怒和傷心,覺得執法者冷血不仁,我雖然不在現場,也能想像和理解。我也曾遭遇無情的襲擊,看到鮮紅的血滴在地上濺到手上,我也有過憤怒、傷心、冤枉、委屈的感覺,但我切切向上帝祈求,不要讓仇恨在我內心滋長,不要讓我被報復的念頭俘虜,以免我失去活在愛中的自由。
年青朋友們,你不是說佔領運動是一場公民抗命嗎?還記得公民抗命的三位巨人,甘地、曼德拉和馬丁路德金嗎?甘地面對印度國民為宗教撕裂,互相仇殺,他以絕食至垂死來呼喚國民放下仇恨。曼德拉被白人政權打壓,坐了27年的監牢,但他選擇與當權者和解,以絕不報復來為南非贏得種族和平。馬丁路德金堅持非暴力抗爭,最後死於暴力襲擊,成就了下一代美國黑人與白人孩子平起平坐的夢想。如果他們容讓仇恨滋長,選擇以暴易暴,世界將會怎樣?

年青朋友們,你參與抗爭不是為了感召市民大眾一起爭取民主普選嗎?如果你被暴力征服,選擇拿起磚頭和棍棒,過去兩個月來的堅持豈非毀諸一旦?你身邊的朋友講了無數次,冷靜、冷靜、冷靜,為什麼?就是為了向暴力和報復的誘惑說不,這許多困難的日子都捱過來了,難道到了最後階段就因為看見警棍揮舞便前功盡棄?

參與執法的前線警員朋友們,當你看到同袍不斷加班,長時間超額工作,而且是在極惡劣的氣氛下工作,常常被示威者粗言辱罵,或百般挑釁,情緒瀕臨失控,一旦行差踏錯被傳媒鏡頭拍到,便要面對停職調查,可能失去一切,你們感到憤怒和委屈,我雖然不在現場,也能試圖體會。但請你謹記一點,你是專業的執法者,你必須保持克制,不要讓武力行動殺紅了眼睛,不要讓仇恨在心裏滋長。

遇襲受傷以來,我接觸到許多負責查案或保護我的警員,從日常最平凡不過的交往中,我看到警員正直良善的面孔,他們也是別人的孩子,許多更當了爸爸媽媽,日常流露的都是赤子之情,我不認為你們去了龍和道便會變成另一個人。你們不是聖人俠士,也不是冷血魔鬼,你們只是有強處也有弱點的普通人,所以你們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被衝動的情緒蓋過理智,不要讓仇恨滋長,你們面對的不是作奸犯科的歹徒,絕大部分都是熱血純良的孩子。
執法朋友們,我知道把解決佔領運動的所有擔子放在你們肩頭,對你們極不公平。人大常委會定下了極度保守的政改框架,並且表明絕不更改,特區政府口講歡迎對話,卻遲遲沒有成立多方參與的政改討論平台,以致所有的政治壓力都在街頭爆發,然後你們奉命壓場,成為了磨心,當了代罪羊,你們心裏有氣,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此敵視佔領者,不能讓仇恨滋長。你必須明白,每年文憑試有超過六萬名考生,十五歲至二十九歲的年青人加起來超過一百萬,只要有百分之一常常來街頭漫步,打游擊式佔街阻路,你就會疲於奔命。
執法朋友們,你或許可以敵視一小撮搞暴力衝擊的激進示威者,但你不可能敵視一整代的年青人,當前線執法者與整個年青一代香港人之間失去基本互信,變得互相仇恨,你能想像日後的遊行示威如何管理群眾嗎?這樣緊張對立的警民關係可以持久嗎?所以,不要讓仇恨滋長。

最後,我要向特區政府的領導者們提出忠告。你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不想看到社會撕裂,不想看到仇恨滋長,你們明白政治問題只能用政治方法解決,不可能通過紀律部隊用武力解決,請你們盡一分力,促成對話,化解仇恨。你們當中可能有一小撮喜歡搞權謀鬥爭的人,或者正在為成功挑動市民仇恨佔領者而沾沾自喜,這樣的人請記住,當仇恨的毒蛇從地底的深淵被釋放,它會荼毒社會遺禍深遠,有朝一日更會反噬權貴,令掌權者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