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美国社會的自信

From a friend's weixin:


 美国社会的自信
記得剛到美國時,去買食品,光啤酒就有十幾個牌子,有的牌子還分幹啤、冰啤、輕啤過去我習慣了沒有太多選擇的社會,從那時起我不得不開始做出一個又一個的選擇。生活中,美國社會給了我多一些的選擇,也給了我多一些的責任,多一些的自信。

來美國的有些亞州新貴們,很快就發現他們身邊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便多了一份失落。於是,他們隨時分發印有董事長頭銜的名片,結果並不管用。於是又一擲千金,買下華屋名車。可氣的是,竟然連那些居斗室,開破車的美國佬也巋然不動,不肯景仰擦身而過的賓士老總。當然更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袖口或領口的名牌。
在美國,高薪、華屋、名車的群眾號召力沒有在新富國家那樣大。這個世界上難道還有什麼物質比我們自身更令人動心的嗎?當然沒有。很多美國人身為粗工階層,也是心滿意足。當你出入豪華賓館時,為你叫車的男孩不卑不亢,禮貌周到,你會感到他的自信。
他未必羡慕你我選擇的道路。千千萬萬的美國人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了職業,選擇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於是,讓那些在本國高高在上的貴人們到了美國來就傲氣頓失。
一個訪美的亞洲官員講:『我在國內時別人見我就點頭哈腰。可是在美國,連有些撿破爛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是的,當個人不能威風時,整個民族就可以威風了。
我原來工作的辦公室裡有個維修計算機系統的老美,大學畢業,工作十年了,很平常一個人。處久了,我們每天見面時也調侃幾句。一天,我開勸他:『你為什麼不去微軟工作呢?幾年下來股票上就發了。』他說:『我不喜歡微軟,這兒好。』後來我發現他有一張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爾蓋茨。才知道他姐是早年跟比爾蓋茨一起打下微軟今天的功臣,現擔任微軟的副總裁,也是億萬身家了。一問,辦公室裡有人知道,卻沒人跟他套交情,大家把他支來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祥。
你會發現,美國很多的博士們找工作,首選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窮,還辛苦,但有更多的學術和時間自由。我有個朋友,在一所大學任助理教授。美國幾個最大的製藥公司請他去主持一個研發部門,開價是他的學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還勁頭十足地約我寫論文,回國開講座,其樂陶陶。最近他因為一項被美國醫療服務協會稱為挑戰傳統的發現,而受到美國主要媒體的關心。一個本系的老美教授告訴他說:『我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迴響。並且還認真地給這位老兄出主意,怎麼樣把這事的影響擴大。如果我是他的同事,我是否會像那位老美一樣為他的成功真誠激動,錦上添花呢?
因為有自信,你的美國同事和朋友也樂於恭喜你的成功。沒有自信,你很難心平氣和地去祝賀你身邊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時倒不是因為他搶了你的機會,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產生的嫉妒,心態難於平衡。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為驕傲的基礎,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
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難為自己,也難為他人。有一位朋友,拿到一個大學的教授職位,高高興興地從麻省來加州赴任,先租公寓房住。自己是教授,住的公寓當然不差。隔壁鄰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見面都打招呼。聊天時老墨中氣十足,沒什麼文化,但神色之間透出對生活相當滿足的自信。
這位仁兄想,這老墨雖沒有文化,敢跟我大教授談笑風生,想來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輩。結果不然,這老墨沒有工作,全靠五個小孩的政府補助過活,每人每月幾百元錢,還有食品券。這位朋友感概地講,恐怕克林頓總統來了,這老墨也不會腿軟。職務也説明不了你去吸引自信的朋友,話不投機半句多。
在這片崇尚自由呼吸的土地上,當你我理解並尊重他人的選擇,就不會試圖用高薪去讓一個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學位去讓一個講求實惠的藍領汗顏,用賓士去讓一輛招搖過市的舊車愧退,用華屋去讓一位與世無爭的高鄰氣短。
有一個故事,事情發生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國著名的悄悄話專欄的記者辛蒂.亞當,她想約克林頓總統的夫人希拉蕊來個單獨採訪。多番努力,終於搞定,希拉蕊同意在她出席了紐約曼哈頓大學俱樂部的一個婦女集會的講演後,跟辛蒂談一個小時。
採訪就定在曼哈頓俱樂部裡。這個俱樂部有百年曆史,莊重傳統,古色古香。辛蒂先到,在大廳等候。到了時間希拉蕊還沒來,她坐不穩了,悄悄地把大哥大拿出來,打個電話問一下。守門的老頭過來了,並說:『夫人,你在幹什麼?』辛蒂說:『我跟克林頓夫人有個約會。』老頭說:『你不可以在這個俱樂部裡使用手機,請你出去。』說完後老頭就走了,辛蒂收起了手機。
一會兒老頭又來了,看見這女人沒走,還與克林頓夫人在大廳裡高談闊論,在場的有總統府的高級助理們。老頭不樂意了,說:『這是不能容許的行為,你們必須離開。』克林頓夫人說:『咱們走』乖巧地拉上辛蒂就出去了。這個老頭可不是賈府門前的焦大,他選擇了守門,擁有了一份權貴們不敢在他面前倡狂的自信。
權勢人物的氣度是制度和人民調教出來的,常常是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領袖。知道嗎?比爾蓋茨想參加哈佛的同班聚會,被有些同學拒絕了。是呀,你蓋茨選擇了中途退學,跟同學沒多大關系,聚個啥勁?選擇了在哈佛畢業的同學未必都選擇了向金錢屈膝。當然,自信並非都來源於生活的選擇,美國的選擇也有不盡人意之處。
但是我知道,美國的選擇給我帶來了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我不再以他人的價值取向為自己的成功標準,幸福是不分貧富的,自信是不依賴他人。中國人的教育的出發點在"比較",於是幾千年來,人們活在一個"尋找"認同的社會洪流當中。我們需要父母的認同,伴侶的認同,公婆的認同,同學的認同,同事的認同,親戚的認同;甚至所有鄰居短短幾秒鐘相遇時的眼光認同。
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的特質,更不可能知道怎樣去過一個豐富的人生一部電影。"舞動人生(Billy Elliot)",一位11
歲的男孩讓我清楚知道了自己生命的目的,而勇於追求豐富人生的感動。有下一代的父母們,為了你的孩子去看一看這部電影吧!我們的父母們在不知道有選擇的情形下給了我們一種在比較下發展我們生命的教育,但是,我們是否又將這樣的方式教給了下一代?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What you NEED TO DO for a successful career?

From my friend:

1) Fall in love with an industry - be a part of it, get to know the analysts, key CEOs, be all over it

2) Imagine yourself in 5,10 & 15 years time and make sure what you are doing today gives you the options for tomorrow

3) be strategic in how you spend your time, now is not the time to get distracted - make sure you are doing what you love.....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城哥話語: 自尊

Read this from Facebook:

城哥話語:

社會上處久了,才發現自尊心分明就是面皮薄、意志弱,受不起挫折,經不起摔打的代名詞。

自尊心是顆種子,捧在手上只能枯死,非得踩進泥土,從磨難中汲取養料,成長,成熟。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前,請勿過分強調你的自尊心。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700萬位畢業生的反思

看来,任何人要找一份好的工作,也不是容易的事...



Read this from Yahoo Finance @ Aug 9, 2013:


據報內地今年有700萬位大學或大專畢業生,數目差不多相等於香港的人口,其中不少更是工科出身,基於資源的錯配,相信他們很難在商界找到工作,有報導更指不少畢業生的收入低過農民,月入不足2000元。至於香港的情況應該好一點,主要原因是人數問題。


每逢暑假,不少學生會出外作遊學,其中一個地點是香港。香港對他們仍然有相當的吸引力,至少在這裡只要有實力,便有可能找到不錯的工作,比起在內地很多時要依靠關係,情況不算太壞。


有內地大學高年級的同學詢問我修讀與金融有關的碩士課程好不好?可否增加他們加入財金界工作的機會?答案其實不可以那麼直接。一個學歷未必是進入職場的入場劵,當然不同的界別也有最低的要求。只是沒有工作經驗,只有一個碩士學歷,在職場上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僱主未必會厚待一位碩士畢業生,他們可能會把其視為fresh graduate,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要進入財金界,可以考慮在暑期時往金融機構實業,無論是大小的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證券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總之可以賺取經驗便是了。學歷方面,沒有金融或會計相關的學位也不是世界末日,有學生本身不是來自金融、會計或是經濟系的, 一樣可以憑自己的實力在金融界找到暑期工,畢業以後更成功加入基金公司。因此最重要的是有實力,否則在大學時學到的只是紙上談兵的東西,而不能把這些理論加以實踐。

無論是否來自金融或是會計學系的,你大可以考慮考取CFA與CPA等與財金界相關的專業資格。有了暑期實習的經驗,以及正在修讀專業的資格,競爭力無容置疑,反而沒有工作經驗而只有碩士學歷,會被業界人士質疑能否勝任。

要考取高一些的學歷,最好是在有一點工作經驗之後才進行,否則只是一位沒有經驗的畢業生,那時候高不成低不就,心情並不愉快。市場上的價格是由供求去決定,進修是有必要的,關鍵是在甚麼時候。

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唯一

有好多人都害怕孤獨, 好唔鍾意一個人o既日子, 我都唔例外... 但係, 有些時候, 我好需要獨處o既時間, 享受只有自己一個人, 唔駛同人解釋, 寒暄o既一刻... 其實, 我唔係好鍾意講電話, 同要好似返工時去 convince, explain 俾對方既 situation... 因此,  ''Lonely Moments'' 俾到我休息o既空間, 同埋心靈o既平衡...

回想從小到大, 可能亦都因為好多時都係群體中o既''唯一'', 所以, o甘多年o黎, 我都好習慣自己一個處理事情, 同埋無 ''同聲同氣 '' buddy o既陪伴, 當然, o甘唔代表我係一個孤癖o既人, 好幸運地, 我身邊一直都有好多愛我, 對我好好o既朋友同親人... 

我o既 ''唯一'', 應該要從我移民去美國開始, 當時, o係我 auntie 住o既地方附近o既一間 Highschool 讀書, o個度中國人面孔絕對旱有, 而又唔係 English Native Speaker 更加係絕無僅有, 我同我細佬一o係間 Highschool 出現, 再加上我o地一口雖則流利但香港口音極重o既英文, 真係立即成為焦點, 第一日返學已經被 2 group 黑人圍 (雖然無惡意, 只係 YO 我o地幾o野同教我o地黑人手勢 -_-), 但我倆作為人生第一次o既插班生, 仲要第一次去美國, 面對 d o甘 ''wild'' o既 Black and Hispanic Culture o既同學o既招呼, 都咪話唔驚... 呢次''唯一'' o既經驗, 講真, 對我以後面對逆境真係好有幫助, EQ 都高o左唔少!! 由細嚇大呀~

之後, 我o地轉o左去另一間勁多中國人o既 Highschool, 終於可以過返''正常''日子啦. o個時, 我好鍾意玩 sports, 所以就 join o左一個校外o既 sports club, 當然, o係外國, 多數 移民o既 Asian parents 只會 encourage 子女去 focus 學業而唔會 encourage 佢地去打波, 結果, 我又係我 team 唯一一個中國, 甚至亞洲o既球員,  我都想有個講中文o既 buddy, 好可惜, 全部都係外國人, 而我個美國 Coach 都覺得我呢個''異類''o既中國女孩子好 specia... lhaha, well, 而家諗返起, 都真係好佩服自己有o甘o既勇氣, 去參加一隊未必可以讓我溶入到o既群體... = P

出o左o黎做o野之後, 因為 i-bank 某 d 部門, 真係男多女少, 有時候去開會, 成個 conference room 只係得我一個女生, 講真, 又真係唔係好覺佢o地會聽我講o野, but anyway, 絕對係一個好好o既經驗...

去到讀 MBA, 因為港澳台收生係有 quoto 既, 我係當屆唯一o既香港女學生, 而好多時 d 同學都會以我作為 ''香港女仔'' o既一個代表, 我亦都係一 d 同學遇到o既第一個香港人, 佢地會覺得香港女仔就係o甘o既性格, o甘o既做事方法... 其實, 都幾攪笑 !!  但有時候, 都好想有另一個香港女仔, 同聲同氣o甘 share o下; 但幸好我''唯一''o既經驗較豐富, 都慣o左 lu...

畢業後, 去o左 Consulting Firm 做, Consultancy o既特色係 Firm Size 唔會太大, 資源o既最好分配係o係唔同 Location o既 Offices draw 最適合o既 Talent 同 Expertise, apply o係 projects 上... 而o係香港, 我o個年o既 new hire, 又係只有我一個係香港o黎o既, 再一次, 我又係香港o既''唯一'' 啦!! 係 training 上o既表現, 對答質素, d 人都真係會 comment 如: ''Oh, people from Hong Kong are smart...'', ''That's the way that Hong Kong people think.'' 真係 bair 一聲...

我相信就係呢 d ''唯一''既 experience, 令我而家唔會怕一個人獨處o既時刻, 亦都對o係身處無''同聲同氣' o既處境唔會太抗拒... 生活上, 亦都 develop o左我呢個會 enjoy "Lonely Moments'' o既態度!!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Political Promises

Read this on news.yahoo.com @ Aug 2, 2013:

The Time Hillary Was Right About Obama in 2008
Some people wondered why Hillary Clinton failed to inspired voters in the 2008 presidential campaign with an explicitly cynical message. Mocking then-Sen. Barack Obama, Clinton said, "I could stand up here and say: let’s just get everybody together, let’s get unified… The sky will open, the light will come down, celestial choirs will be singing, and everyone will know that we should do the right thing, and the world would be perfect." Get real, she said. She'd lived through the 90s. "Maybe I’ve just lived a little long, but I have no illusions about how hard this will be. You are not going to wave a magic wand…" She did not win the Democratic nomination.